关于举办 2023 年湖州师范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九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院级选拔赛的预通知

作者:时间:2023-03-03 浏览:461

各班级: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中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创新创业课”和“全国最大的有温度的思政课”,已成为覆盖面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为做好 2023 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工作,经研究决定,举办湖州师范学院 2023 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简介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 部委及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近年来,该项赛事影响力与日俱增,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提升了我国大学生整体创新创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组织机构 

澳门威斯人0168研究生会、学生会学研中心

三、参赛组别和对象 

(一)高教主赛道 

1、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四新”发展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四新”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2、参赛方式和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 3 人,不多于 15 人(含团 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 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 

3、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所处创业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A.本科生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 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B.本科生初创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 3 年(2020 年 3 月 1 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 2018 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51%。 

C.本科生成长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 年以上(2020 年 3 月 1 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 2018 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D、研究生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E.研究生初创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 3 年(2020 年 3 月 1 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 2018 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51%。 

F.研究生成长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 年以上(2020 年 3 月 1 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 2018 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G.国际项目组 

国际项目组参赛负责人和成员应为我校在校留学生、我校在海外就读的学生或海外高校学生,或毕业五年以内的相关毕业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按照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分类,其他要求条件与大陆参赛项目一致。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或其他赛道比赛(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本赛道单列奖项、单独设置评审指标,突出项目的社会贡献和公益价值。 

1、参赛项目要求 

(1)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革命老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国赛、省赛阶段,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 3 人,不多于 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实际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学生(即 2018 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国赛正式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A.公益组: 

(1)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B.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C.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三)产业命题赛道 

1、目标任务 

(1)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 

(2)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3)立足产业发展,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2、参赛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 3 人,不多于 15 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2)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 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 5 年以内的 全日制学生(即 2018 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 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3 年 7 月 31 日前正式入职)。 

(3)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3、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2)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等;已在主管部门完成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的扫描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真实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在大赛通知发布前,已获投资 1000 万元及以上或在 2022 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的收入达到 1000 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总决赛时提供投资协议、投资款证明等佐证材料。 

(4)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5)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全国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四)职教赛道 

1、参赛项目类型 

(1)创新类:以技术、工艺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优势; 

(2)商业类:以商业运营潜力或实效为核心优势; 

(3)工匠类:以体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内涵的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势。 

2、参赛方式和要求

1)职业院校(包括职业教育各层次学历教育,不含在职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仅限学历教育)可以报名参赛。 

(2)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 3 人,不多于 15 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三、参赛组别和对象 

本赛道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 

(一)创意组 

1. 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或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二)创业组 

1.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 5 年(2018 年 3 月 1 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 5 年内的学生(即 2018 年之后的毕业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或毕业 5 年内的学生(即 2018 年 6 月之后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51%。 

五、赛程安排 

(一)动员部署(2022 年 12 月) 

学校召开参赛工作动员会,各学院按照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在本学院动员宣传、全面部署,多方协同深入挖掘优质项目,为院级初赛提前做准备。 

(二)院级初赛(2023 年 3 月初) 

学院组织院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推荐优秀项目参加校赛,以为单位在 2023 年 3月 * 日前将以下材料电子稿(存为 PDF 格式):项目 PPT、项目计划书、学院初赛结果汇总表,以“班级+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 命名和汇总表一起压缩成一个文件包发送02949@zjhu.edu.cn  

(三)校级复赛(2023 年 3 月中旬) 

校级复赛以 PPT 查阅和文本评审为主。学校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筛,入围的团队参加校级决赛。校级决赛将采取公开路演答辩形式进行。

澳门威斯人0168

2023年3月3日


打印: